徐小平的办公室坐落在北京银泰大厦,看到访客登记的楼层,一层大厅的保安会很自然地说:“欧,是去见徐老师呀。”从在北京大学担任团委老师,到成为创办新东方的三驾马车之一,“徐老师”这个称呼一直跟随着徐小平,而在转型成为天使投资人后,“徐老师”更是成为徐小平特有的标签。现在的徐小平已经俨然成为广大创业者眼中的“创业导师”,或者他自己比喻的,“青年人创业路上的灯塔。”
从2006年离开新东方创办真格基金成为一名活跃的天使投资人,徐小平以及真格基金已经投资超过200个初创项目,这些项目分布在不同领域,从时下最热门的移动互联网到传统行业都有涉猎。投资圈曾有传言,徐老师投资基本没有套路,谁能把他忽悠住就能拿到钱。徐小平自己也承认,要想从他那里拿到投资,首先得说服他。
8年下来,完全没有套路的“徐老师”也经历过投资项目失败、创始人失联等等令他沮丧的情况,但更多的时候,是看到自己投资的项目从几页商业计划书,或者只是创始人脑海中的想法,逐步成长为一家真实的创业公司,而且其中不乏耀眼的明星。在真格基金的网站上,可以看到徐小平以及真格基金投资的一系列公司,其中不乏创业圈和投资圈耳熟能详的潜力企业如易道用车、找钢网、nice品牌滤镜。
今年5月化妆品B2C网站聚美优品在美国纽交所成功上市,作为聚美优品的天使投资人,徐小平在短短4年时间里收获了超过800倍的账面回报,这是徐小平继世纪佳缘、兰亭集势之后,又一笔成功的天使投资,而这超乎寻常的回报率也终于让徐小平从最活跃的天使投资人晋级为最成功的天使投资人。
徐小平始终认为,做天使投资就是投人。这就是为什么他坚信有斯坦福背景,又有过创业经历的聚美优品创始人陈欧总能做出点什么,所以毫不犹豫会给他18万美元天使投资。在做了8年天使投资人,参加过大大小小几百场投资创业的论坛、活动,见过形形****的创业者后,徐小平的这个投资理念从未改变,“所有那些在天使阶段还看商业模式的全是瞎扯。”
与做VC或PE不同,当企业发展到VC或PE阶段,投资人可以依据各种数据和模型判断企业的价值。但是在天使投资阶段,创业者能够讲给投资人的往往只是一个想法,“好点的有个商业计划书,这时没有数据没有模型,有的只是对人的判断。”徐小平这样认为,“无论是在北大还是新东方,我一直扮演的就是宣传部长或者团委书记的角色,天生就适合与青年人混在一起。”
在成为“创业导师徐老师”之前,徐小平的标签是“著名留学、签证、职业规划和人生发展咨询专家”。徐小平开创了新东方留学、签证和出国咨询事业,这一点可以从去年取得5.39亿票房的电影《中国合伙人》中一睹端倪。虽然这部以新东方创业史为蓝本的电影遭到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的抵制,但徐小平却喜欢用带着点戏谑的语气说:“如果不拍,邓超怎么会有机会演我呢?”
不过徐小平从不认为自己是企业家,在他眼里,俞敏洪是一个天生的企业家,骨子里就有企业家的基因,而他自己则是“导师”的基因,所以与在新东方的工作相比,他现在的天使投资做的还是学生工作,只不过“除了要提供经验、付出语言,还得负责掏钱”。而常年的学生工作,让徐小平具备了精准判断人的能力,“这不是熟悉人性,而是对青年人生发展有精准的把握。”对此,徐小平很自信。
与初做天使投资时相比,现在的徐小平在判断创业者上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标准和体系。比如创业者是高中、大学还是博士学历,在徐小平那里的考察标准是不同的。高中生和大学生的差距不仅是4年的差距,而是知识体系的差距。而博士生和本科生差距则主要表现在对研究问题的精深程度上。如果创业者是博士,徐小平侧重考察其专业能力的全球竞争性,但如果是一个大学生创业,很难想象他会有全球领先的技术,这时徐小平主要考察创业者的领导力、吸引力和感召力。
但与那些成功的项目相比,徐小平更愿去复盘那些让他的投资打了水漂的失败项目。自己到底是哪里看走了眼?创业者哪句话透露出的信息被自己忽视了?投资了200多个项目,现在的徐小平更能透过水晶球看到创业者的问题。比如现在徐小平特别看创始人是否有足够的胸怀组建一个团队,能够为自己找到联合创始人,并把股份分给团队成员。“现在互联网创业需要具备不同的专业,所以需要有抵挡一面的合作伙伴,而这需要创始人的胸怀。”徐小平这样认为。
然而自从徐小平踏足天使投资这些年,投资市场也在发生变化。根据投中集团发布的《2013年中国天使投资年度报告》显示,2008年-2013年,VC/PE机构投资阶段逐步前移,中国天使投资日趋活跃,案例数量和融资规模均呈逐年增加态势,2013年全年共披露天使投资案例262起,总投资金额10.09亿元。以何伯权、曾李青、雷军为代表的一大波天使投资人涌现,而由李开复创办的创新工场为代表的天使投资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创立。所有这些利好因素使得中国天使投资异常活跃,对项目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虽然同行越来越多,但徐小平却不想给自己限定投资的范围和对象,“如果大家投资风格都一样,这个事情就不好玩了。”徐小平似乎乐在其中,“我们永远在寻找最优秀的创业者,只要是能打动我的故事,说服我的逻辑,我就会投。”不过徐小平认为,商业模式的创业会越走越窄,技术的创新和突破才是未来。徐小平希望真格基金可以成为最懂创业者的天使投资机构,而且能够整合国内外资源,为创业者提供服务。但对于不投的项目,徐小平却有自己明确的底线,“那些虽然能赚钱但不会带来美誉度的项目我们坚决不投。”
但对项目的争夺还是与徐小平不期而遇了。现在徐小平经常会收到同事的邮件,某某又来抢项目了,给出创业者什么样的价格。对于竞争,徐小平的心态却很开放。“1%的阿里股份和50%的某清盘企业股份,到底哪个才有价值呢?”徐小平这样反问。他告诉真格基金的同事,为什么不把其他投资人看作真格基金的“中国合伙人”呢?在股权上多一个点还是少一个点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进入到好项目中,“让大家都变成我们的合伙人,一起把项目做大。也许就押到下一个马云呢?”徐小平开玩笑地说。
除了做“创业导师”,现在徐小平又有了一个梦想,他想要拍一部叫《莎士比亚在中国》的文艺片,原型是《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家朱生豪先生,虽然这部片子徐小平给谁说谁都没兴趣,“但这部电影我一定要拍。”徐小平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无论是当年在音乐学院办黑板报,还是今天孜孜不倦地写微博;无论是做出国咨询还是创业导师,徐小平说他总是希望可以用自己有限的资源去改变周围的人和世界。